德國教育不完美,因此不完美必有可惡、可憐與可愛之處
自己沒有的總是最好
我很快地看完了那篇文章,因為我只看到「主觀意見」,且文中及留言不斷抨擊某位部落客,甚至其他居住在德國的台灣女性 (德語說得不好、沒有當地朋友、沒有工作或是所謂的沒融入德國社會的人)
好幾年前的部落客事件,是很多人打著異國戀的名義來販賣他們的愛情與生活,現在他們就是全職在賣東西, 還是有很多人買單阿,為什麼不抨擊這些買單的台灣人? 沒有商機就沒有這些部落客!
曾看過另一位很知名的部落客寫在德國「說德語」跟「拿德國駕照開車」就是有行為能力的人,讓我想到我剛來到德國時,什麼都不會說,還是得自己處理一大堆事情,只能靠英文跟比手畫腳,事實上比手畫腳也是一種溝通方式(以溝通來說,手勢也是一種溝通)。我目前所在的城市真的不需要開車也能活下去,大眾交通工具很方便,如果你是住在鳥不生蛋的地方,還是一天會有一班車去市區,然後再有另一班車帶你回家。
生存的能力不限於語言與移動能力,應該在於自己會不會運用自己所能觸及的資源,有的人德語好得嚇嚇叫,你說她剛到一個環境,她能多久適應那個地方? 我自己是每到一個地方,我即使無法說他們的語言 (例如挪威),我還是能在一個星期內讓自己就定位,開始生活,現在到了新環境也是,一個星期內就摸清周邊環境與重要的食衣住行,還比老公強哩!不用等到有小孩才需要自強的,我的德語還是說的2266啊,但我努力中,沒有德國當地的朋友,可是我有其他好朋友們,好友不用多,何況之前我們也說了德國的友情觀,德國人自己稱的上好友的也沒幾個啊,何必太強求呢!
這幾年,每次看到人家抱怨自己的老公跟婆婆時,我還是慶幸我有貼心的老公+明理的公婆,雖然我真的自己也很常抱怨,但大家還是都只看到「好的一面」,明明是抱怨文,卻還是被認為是「閃文」,因為他們沒有人這樣對待他們。
講到教育,我自己沒小孩,很多德國的教育狀況大多是在大學裡接觸到的學生跟我說、在德國從事教育工作者的好友們、各地認識的媽媽們分享或者是我家德國人親口告訴我的 XD 好處大概就是我只能客觀的講我的觀察跟心得,無法有個人的體驗跟感觸!
將針對我自己的意見開始述說,以條列式進行,以下正文開始!
---------------------------------------------------------------------------------------------------------------------------
比較的結果真的是正確的嗎?
德國教育的好與壞真的不是拿另一個國家來比就會知道的,那為什麼不說說之前大家那麼推崇芬蘭的教育呢?又為什麼芬蘭的教育是世界第一呢?如果你真的要這樣比來比去,即使透過數據,跟一個完全不相同背景的國家來比較,真的會比較客觀嗎?
抑或是,光依靠德國這個單一內部來比較,不同邦的政策不同,數據也不同,光柏林就有不同的教育制度,這些數據真的可以這樣交叉比較嗎?
自己做了好幾年研究,從研究方法來看,從數據分析來探討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中往往都是最好的辦法,能比,但是各自的變動因素太多,這樣出來的結果能代表整個德國嗎?那我們從質性來探討,每個家庭背景不同,教師的政策與教學方式也不同,得出的結果具有獨特性,但真的具有代表性嗎?
分流的過程與結果是否客觀與符合公平性
我想文中已經說了很多教師會看家庭的社經地位來分配以及小孩的發展而定之類的批評,也有人提出家庭因素及教師的主觀意見並非必然定律。當然考慮到小孩發展的情況不同,有的你會說是大器晚成,怕讓他的未來從此是只能走「低階」的技職路線?(在這邊特地用「低階」是因為文中其實讓人覺得只有上層社會才配說是高階,雖然作者一直說她沒有這個意思,但在回應中每每顯露出她對各個職業有高低的劃分)有的即使成績很好,他自己想要去當個麵包師傅,試問家長們會讓你的小孩去嗎?老師若老師只單憑成績來劃分他們的去向,這不也過於「適性」?但你要說成績在德國難道不重要嗎?真的很重要,因為學生們都得靠成績吃飯,尤其是大學生,拚死拚活在考試前或是考試的時候有好表現,真的是最重要的事情。
玩沙跟逛逛博物館不算是學習嗎?
從一位在德國從事教育工作者的分享得知,他們在規劃每一個活動及課堂環節都有「意義」及「教育目標」,即使我自己不是從事幼兒教育,我也能輕易推敲出「教育目的」是什麼。雖然看似簡單的玩沙,也是讓小孩們去探索沙中世界,尤其是在不靠海的德國各邦而言,小孩有太多東西要去探索跟接觸,若是你讓小孩們一直在家裡,或是學校,除了這幾個地方就只剩下超市等地可以去探索,學校安排他們去博物館或是其他的地方,不也是讓他們學著「紀律」。或是在路上一起走路前往公車站,甚至是搭公車時他們都得學一般生活中的「紀律」,不是嗎?
我個人相信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其目的與目標,決不是憑空而來,或是「殺時間」,甚至「最輕鬆的活動」。
德國教育一直處於完美狀態嗎?
大家應該都有答案,當然「不是」!據我所知,德國目前還是一直不斷的改進及想辦法讓他們的教育制度更好、更適性,我們能做的不是一味「複製貼上」,而是尋求好的、適合自己的方式教育小孩。在前一篇心得我也說了,我們都想讓小孩「快樂學習」,至於怎樣是快樂呢?當然應該由自己小孩去定義!
--------------------------------------------------------------------
附上之前的心得:
我覺得德國教育的精隨應該在從小時候,即使是幼稚園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探索這個世界,自己對什麼有興趣,就自己去接觸那些東西,也願意學習。
在快樂中學習應該都是我們這代想這樣教育小孩的方式,因為我們自己已經受夠了填鴨式教學(雖然現在教改的方式好像也沒多好),再來就是「唯有讀書高」的想法,誰說喜歡煮飯的人就沒出頭天的一天,就像「型男主廚」的吳師傅的兒子,他兒子也是因為自己喜歡煮菜才上技職學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想學什麼應該由自己決定,而不是大人覺得他學這個對「未來」有用!
我個人是不會去看那些文章XD 但或許是所謂的「正面能量」,讓台灣的父母們覺得自己也可以像德國的父母一樣。
之前也分享了一個圖片講德國的教育變遷,之前與我婆婆討論時,她反而覺得台灣的雙語幼稚園很好。
所以你要說誰比較好,比來比去,真是氣死人啊!
附註:之前的室友是一個立志當小學老師,一個是特教老師,但兩個人都沒有非常良好的品行,只能把他們的德行評「甲下」。我自己會為德國的教育未來擔心,經過這樣教育及重重考試證明他們可以從事教師職,真的可以教德國人的下一代嗎?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記得選擇留言方式唷,可選擇"名稱/網址"就可以自訂留言者的藝名囉!